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心性之光

随缘做好当下事,一切无住自然空。 空因空有空自空,无因无来无自无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博主学习科学,懂得能量决定物质运动,一切运动变化都可用动力学解释。博主修学佛法,体悟思想文化决定政治经济,一切社会人生变化都可用思想文化解释。据此推演,得到现实或历史验证,即写成博文。

修出离心和发菩提心是学佛修行最关键的两个核心内容  

2009-04-08 09:09:06|  分类: 学佛心得体会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世人一般认为,佛教主要讲出世、出家,主要讲往生,修来世,其中有许多看法是误解。

    所谓出世、出离,本意是指:心从“妄我”中跳出来,放下自我,出离自我,这才是真正的出世、出离。所以,不仅在深山中修行是出世,在现实中能超越物欲享乐,对好吃的、好看的、好玩的一切都不动心,这也是出世、出离。只有真正出离一切物欲,“一切皆空”才能体悟到佛性智慧,进而才能彻底解决人生问题,才能脱离轮回之苦。即使已体会到佛性智慧,在入世做事时,若贪爱、执迷,还会丢掉智慧。
    所以,出世、出离是开启和保持智慧的必需必要条件,是死后脱离六道轮回的必需必要条件,活着的时候若真能出离我执,死时自然涅槃,自然回归本来。

    人在开智慧前,心处于“妄我”之中,把“我”都当真,要真出离很难,也很难真发菩提心。因为无法放下自我,不能出离于我执物欲,善心功德随修随丢,得不到累积,学佛进步就很慢。所以,凡学佛修行,都非常强调出世、出离、放下自我。可以说,发出离心是修行佛法的第一要务。

    修小乘佛法,是通过直接修出离心来去掉我执。但人在开智慧前的妄我状态下,若只发出离心,不发菩提心,容易偏执于“空”,只想尽快脱离轮回之苦,向往涅槃境界。修行人若只把出离当究竟,只发出离心,一味出世,单纯求空,实际修行也很难进步。因为远离人群,脱离世间修行,缺少社会实践历练,也很难累积善心功德,善心功德不足,就很难生菩提智慧,智慧不生,就很难看破妄我,很难真正出离自我。
    修大乘佛法,是通过发大愿菩提心度众生,以开启智慧,看破妄我,去掉我执。发菩提心殊胜难得,但若未出离“我执”,还为治病,为求事业顺利,为求福报发财,或者为出神通功能等目的而发菩提心,则还不是真菩提心。只有真出离一切“妄我”,纯粹愿利益、帮助一切众生的菩提心,才是真菩提心。
    所以,发出离心也是修大乘佛法的关键,如禅宗,就是通过坐禅、对机锋等出离形式,引导人们把障碍智慧的我执放下,为开悟本性智慧创造条件,所以,真正禅的本质并不是禅坐、对机锋这些用来出离我执的修行形式,而是禅用,是菩提智慧,是无处不禅的功夫,只有禅悟智慧,生真菩提心以后,才进入真正的禅修。

浓缩佛教精华的《金刚经》,主要意旨是:“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,当生如是心,我应灭度一切众生。灭度一切众生已,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”,“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,不应住色生心。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。应无所住而生其心。”前一段讲如何发菩提心,后一段讲应出离色声香味触法,应无所住而生其心。
    所以说,修出离心和菩提心是学佛修行最关键的两个核心内容,不可或缺,发出离心消业,发菩提心积功德,真消业了,出离心自然生,功德具足了,真菩提自然生,佛性智慧不求自得。
    菩提心与出离心,在开智慧前的妄我状态下看似两个心,实际,菩提心与出离心,两者是相互铺垫,互为条件的,真出离心与真菩提心总是相伴相生,只要一个突破,另一个就会同时而生,只有真出离了,才能生真菩提心,只有生真菩提,才能体证并愿意真心出离“妄我”。所以,菩提心与出离心的本质是一心,就是真心。
    因为菩提心与出离心的本质是一心,所以,佛法讲中道不二,佛法看似出世法,实际也是入世法、事法,是指导世人生产、生活实践的智慧思想方法。若完全脱离实践,只引经据典空说道理,并不是真佛法,一定要在世事中活学活用,才能体会佛法究竟。
    事理不二,无事则无以显理,不做事很难明理。真开智慧,明道理以后,不但不出世、不避事,还要入世活用智慧以检验所悟,用智慧解决世事具体问题,在世事中历练、检验自己的修行体悟是不是真的,若解决不了现实生活问题就说明还没有真正开悟智慧。
    真开智慧的人,体认到我执皆虚妄,自然出离、跳出妄我,也不再迷恋“妄我”所执迷的物质世界,终了自然回归遍虚空法界的佛性净土,心若真放下妄我,体证到菩提,也不需刻意出离世间修行。只是这个境界非一触而就,一定要真出离,真修行以后,才能体证。

    在未学佛时,山是山,水是水,但都爱憎取舍;若真发出离心,山不是山,水不是水,一切皆空;若真发菩提心,真正放下了妄我,山仍是山,水仍是水,见到的是一切之本来面目,不再迷恋执著我及我所,在社会中广行菩萨行,无私奉献人生,同时也彻底离苦得乐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393)| 评论(2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