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心性之光

随缘做好当下事,一切无住自然空。 空因空有空自空,无因无来无自无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博主学习科学,懂得能量决定物质运动,一切运动变化都可用动力学解释。博主修学佛法,体悟思想文化决定政治经济,一切社会人生变化都可用思想文化解释。据此推演,得到现实或历史验证,即写成博文。

为什么连小孩都知道的道理,可大人却都不做到?  

2009-07-11 09:10:56|  分类: 学佛心得体会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《红楼梦》有一首好了歌:“世人都晓神仙好,有功名忘不了!古今将相在何方?荒冢一堆草没了!世人都晓神仙好,有金银忘不了!终朝只恨聚无多,及到多时眼闭了!世人都晓神仙好,有姣妻忘不了!君生日日说恩情,君死又随人去了!世人都晓神仙好,有儿孙忘不了!痴心父母古来多,孝顺儿孙谁见了?”
  孔圣人也自叹“文莫吾犹人也,躬行君子,则吾未之有得”,意思说,“虽然我比人们更知道做人的道理,(做君子效益最高),但要我完全象君子那样做事,也是很难都做到。”
   白居易向道林禅师请教佛法大意禅师答:诸恶莫作,诸善奉行。白居易听了,说这道理,三岁小孩都会说。道林禅师回答:三岁孩童言得,八旬老翁行不得
  诸恶莫作,诸善奉行,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”,是七佛通戒偈,其文字道理浅显明了,也是学佛修行的最捷径,但为什么多数同修懂得这个道理,却做不到呢?为什么连明心见性,已明白佛法道理的高人都会退失?这到底是怎么回事?

   这就得用业来解释,人之所以对世间娱乐不愿出离,之所以不能真发大乘菩提心,这一切都是受业债牵累。而若尚未真发菩提心,未真出离,未能“诸恶莫作,诸善奉行”,想一下子禅修顿悟,想一下子心无所住,清净无念证空性,犹如空中楼阁、水中月,即使偶然出一点境界也把持不住。
  要知道,一切学佛进步都是由日积月累的善心功德所得,没有功德福报,都没机会接受佛法,不累积足够功德福报,即使看佛经,也体会、领悟不通佛法深理。若不能老实诸善奉行,诸恶莫作看佛经也只得些知识见解,不得受用,满脑子思维逻辑、满脑子佛教名相,即使习禅也入不得门径。
  中国人能承袭禅宗至今,确真是华夏国人的功德福报,但若无真善心善根,习禅也望梅止渴,说食不饱。顿悟说法主要来自中国禅宗,但那要以精进的渐修为基础,或者有前世修得的天生顿根,如六祖。以六祖那样的大善根,也尚且要在猎人堆里磨练几年,消业还债。
  众生的累生罪业,大如须弥,即使明白道理,即使真心忏悔,也只是暂时豁免,所欠的业债迟早都是要还,想不消业还债而顿然觉悟,绝无可能。更不要侥幸想一觉悟就一切债都了,这就是因果,真实不虚,不可思议,早还早解脱
  即使觉悟了,也并不等于还清业债,周围有缘众生皆是由共业所感召,不把周围有缘人度入佛门,想自己独觉也是很难的,自己若尚未觉悟,若未累积足够功德,想度周围人学佛,也是很难成行。悟后起修的悟也只是理悟,起修就是要通过实践来检验所悟,理悟的好处是先明白道理,知道怎样才真正是“诸恶莫作,诸善奉行”,能入理如法去做,不再造新殃,这样更容易消业积功德。

  这就是佛法所说的理与事,光在道理上明白佛法,满腹经纶,在具体事上做不到也等于零,劝人学佛也劝不动。若在具体事上做不到,不能解决实际问题,那个理也不见得是真懂,许多人远未入门,却引经据典,以为人人懂些古汉语都能看懂佛经,明悟佛法,这都是妄想。
  理与事是同步共进的,理上明白,事上行不得,觉亦犹如未觉。事上行得,未觉亦觉,这就是发菩提心,践行“诸善奉行,诸恶莫作”的妙处直接从事上入手,真发菩提心,踏踏实实“诸善奉行,诸恶莫作”确实是捷径,在具体事上做得到一分,是一分,随缘消旧业,自有了悟时,到时自然自净其意,自然就是禅宗。
  学佛修行,就是由原来的自私自我,修行到能真心“诸善奉行,诸恶莫作”的过程,真能从身口意100%做到“诸善奉行,诸恶莫作”,那就是彻悟成就。

  总之,理上明白而做不到都是因为业,对此也没什么巧办法,就是老老实实消业,即真真诚诚忏悔,恭恭敬敬拜佛,虔虔诚诚念经,老老实实念佛,老老实实做人,老老实实做功课,老老实实“诸恶莫作,诸善奉行”。

  珍惜身边每一个机缘,竭自己所能多奉献,因为世事责任是人最大的业债,在工作中多做贡献,在家庭里尊老爱幼就是还最大的债,消最大的业。

能在身边的平常小事中,始终做到“诸恶莫作,诸善奉行”,这才是真功夫。若明白这个道理,还做不到“诸恶莫作,诸善奉行”,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每天老老实实多做念经念佛功课,虽说念经念佛是形式,净心是根本,禅是究竟,但若离了念经念佛等功课形式,也很难做到“诸恶莫作,诸善奉行”更难保持清净心,更甭说禅。

在念经念佛时获得片刻清净并不难,难的是在世事中始终不动我执贪心,不退失。越是困倦、懈怠、贪嗔、退失,越需要多念经,越想进步快,越要多念经念佛,一切功德自然成。

  虔诚恭敬地念经念佛,既可以净自心,开智慧,也能消众业,救众难,度众生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315)| 评论(3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